
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雖已結束多日,但國際武術界對本次賽事的議論卻熱度未減。本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的最大特點是特設了7歲至12歲組的比賽,“娃娃選手”們的出色表現(xiàn),更堅定了人們對“武術從娃娃練起”的共識。
國際武聯(lián)秘書長王筱麟說:“為兒童組選手設置比賽,會鼓勵愛好武術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正規(guī)的武術訓練。武術要想在全世界范圍內真正有大的發(fā)展,就必須從娃娃練起,形成良好的年齡梯隊。”
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舉辦目的很明確,就是要培養(yǎng)和鍛煉新人,全面提高武術競技水平。為“娃娃選手”設置比賽,著力培養(yǎng)青少年武術后備人才,武術界人士對此普遍給予了肯定和贊賞。前太極拳世界冠軍邱慧芳很羨慕這些“娃娃選手”的機遇,她說:“武術從娃娃練起,給青少年選手提供學習、交流和提高的競賽平臺,能最大限度地激發(fā)他們習練武術的濃厚興趣。此乃武術發(fā)展之上策?!?br>
另外,記者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現(xiàn)象:在過去舉辦的一些洲際和國際性武術賽事中,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的獲獎選手當中,華裔占了相當高的比例?,F(xiàn)在,這種情況發(fā)生了較大的變化,世界各地的武術習練者越來越本土化。本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,東道主印尼隊贏得了6金8銀8銅的戰(zhàn)績,名列獎牌榜第三。對此,印尼武協(xié)主席邱怡平感慨良多:“我們的金牌選手中,有好幾位是土生土長的印尼少年,他們能贏得國際比賽的勝利,一定會激勵更多的青少年學習武術,在印尼國內掀起一股武術熱?!?br>
除了東南亞國家,歐美國家武術選手的本土化趨勢同樣明顯,這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武術的認知度有了很大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已經(jīng)開始把武術視為一種理想的競技項目和科學的健身方式。